当前位置: 首页 >> 思政之窗 >> 正文

北京市践行“大健康”理念 构建“大融合”格局 不断提升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24

       北京市教委秉持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把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摆在突出位置,将全面提升学生健康素养纳入高质量教育体系,构建大融合、大协同的工作格局,建机制、融资源、抓重点、重落实,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协调机制,深化工作融合。促进体卫融合,完善北京市青少年体育卫生工作局际联席会议制度,统筹推进学校体育改革、健康校园建设等重点工作。教育、体育、卫生疾控等部门加强联动,汇集各方资源,畅通健康促进机制,将体育改革与健康校园建设融合推进,引导学生主动做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加强政策联动,出台《北京市中小学校食堂管理办法(试行)》《北京市中小学校外供餐管理办法(试行)》,开展北京市平衡膳食校园健康促进行动,实现“阳光餐饮”工程100%全覆盖。研究制定《北京市推进健康校园行动的实施方案》,针对校长、医务人员、教师、学生、服务保障人员、家长等6类关键主体,围绕常见病防控、传染病防控、心理健康教育、健康环境建设、安全保障等重点任务,实施12项具体行动。积极推进北京市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考核评价改革,突出过程考核,强调快乐体育,用好体质健康日测、普测、抽测、统测等方式,中小衔接、以测促练、抓早抓小、全面提升。

  突出工作重点,抓好任务落实。加强体系建设,健全完善疾病预防体系和教育系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在全市中小学、托幼机构启用北京教育系统卫生与健康管理系统,强化数据分析运用,提高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做好校园自动体外除颤仪(AED)配置工作,推进公共场所急救设施设备建设。健全学校健康教育工作体系,明确校长责任,加紧配齐配强体育、心理教师及校医、专兼职营养管理人员等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基础力量。深化教学改革,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将体育与健康纳入基础教育阶段课程综合改革统筹谋划,促进“五育”融合。中小学校每学期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将公共卫生健康知识、应急救护技能和相关法律法规纳入教学内容。开展学校体育与健康示范课与教研交流,着力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教学质量。

  强化工作保障,促进质量提升。印发《北京市“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2021—2025年)》,将学校体育改革、健康校园建设纳入市委深改委重点督查内容和市领导重点改革项目,把促进学生健康教育成长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工作的重要标准,加强工作调度和协调联动,有效补充校医缺口,强化各区中小学卫生保健所作用,强化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的基础保障。实施专项计划,落实《北京市推进健康校园行动的实施方案》《北京市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行动方案》,协同家庭、学校和社会各方力量共同推进学校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学校健康教育能力和育人质量。启动中小学校园教室采光和照明、课桌椅装备、黑板照明等学校卫生环境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将学校体育、卫生和健康教育工作作为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重点内容,列入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和能力提升项目规划。加大督导力度,对中小学校医配备、体育课时、“每天一小时”体育锻炼等情况开展专项督导,列出未落实任务清单并强化“回头”问效,不断推进学校卫生健康教育上台阶、出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