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辅导员之家 >> 正文

燃学子信仰之炬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1-12-16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党的十八大后,面向“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面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高校迫切需要答好时代问卷。

  “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

  2016年12月7日至8日,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振聋发聩。

  这一重要论述,道出了一个重要答案:高校肩负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必须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做好思想政治工作。

  5年来,教育系统持续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逐渐完备,思想政治工作创新方兴未艾,思想政治工作力量愈发充足。

  青春校园,朝气蓬勃;信仰之炬,越燃越亮。

  统筹设计,强化高校师生理论武装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行动指南。

  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近年来,教育部采取一系列举措,深入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

  统筹顶层设计——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关于加快构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的意见》等文件相继出台,有机贯通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等,就“三进”作出部署……

  创新活动形式——

  “学习新思想千万师生同上一堂课活动”如火如荼;1500余名高校书记、校长、院士、知名理论专家等组成“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讲师团”,实现全国高校师生学习全覆盖;遴选出200余所高校的800多个典型案例,不断总结凝练、宣传推广大学生学习宣传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先进做法和典型经验……

  加强理论阐释——

  推出《莫辜负新时代——“四个正确认识”大学生读本》《走进新时代——十九大精神学生读本》等;党的十九大召开以后,举办200余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示范培训班,2万余名高校思政工作干部参加培训。

  开展主题教育——

  部署开展以“青春”“告白”“奋斗”等为主题词的系列主题活动,形成行走的思政品牌;推进“小我融入大我,青春献给祖国”“青春告白祖国”“奋斗的我 最美的国” “网上重走长征路”等系列教育活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学好新思想、用好新思想的种子播撒进大学生心灵。

  2021年7月,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时刻、在新学年开学前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课程教材指南》发布。

  “进一步提升课程教材铸魂育人价值,必须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落实到课程教材中,统筹设计、系统安排。”教育部教材局负责人说。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面对进行思政工作改革的战略性举措,面对新时代赋予思政工作的光荣任务,高校思政工作政治引领不断加强、爱国情怀不断厚植、价值引导不断强化。

  综合施策,提升高校思政工作质量

  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

  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迅速在全国开展。

  教育部组织开展思政课建设情况大调研,将发现真问题、真解决问题,融入调查、研判和推进工作的各项任务中。专题教学、案例教学、情景教学……各高校创新发展出一大批品牌教学法,不断丰富课程形式、创新内容载体。

  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明确课程思政建设目标要求和内容重点。

  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有一门人尽皆知的课,这就是与北航同龄、有近70年历史的“航空航天概论”课。

  作为北航每年近4000名本科生的必修课,“航概”课是北航课程思政的典范。这门课厚植空天报国情怀,知识线、思政线齐头并进,实施情怀化、实物化、系统化教学方法,形成了近百个思政案例,覆盖所有章节和教学环节。

  “北航坚持让专业课讲出思政味,思政课讲出专业情。”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党委书记曹淑敏说。在北航,思政课与专业课不是不相交的平行线,而是交相呼应、同向同行,共同编织出北航课程育人的多彩画卷。

  左手抓稻、右手执镰,捆扎成束、拍打脱粒……

  金秋十月,上海交通大学近2000名学子走入田间地头,参加“收获在金秋”系列专题教育。

  汗水挥洒,思想升华。“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幸福生活都是奋斗出来的”“走近农村,感受乡村振兴的中国力量”……在“劳动+思政”的别样课堂,学生们纷纷感言。

  5年来,在高校课堂内外,这样内容新颖、形式活泼的思政课教学越来越多。牢牢抓住思政课堂主渠道的育人功能,各地各高校积极改革创新,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不断提升。追“爆款”思政课,成为各高校一道亮丽风景;反复打磨成就精品,成为越来越多思政教师的价值追寻。

  与此同时,“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深入推进。8个省份、25所高校、92个院系共125家试点单位勇挑重担,全面探索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上海市以学生为中心,构建内、中、外圈合力育人的“三圈三全十育人”工作体系;清华大学实施12个方面182条具体举措,形成“人人育人、时时育人、处处育人”的育人大格局;兰州大学全校每位教职员工均联系一间本科生宿舍,了解学生思想动态、成长过程、发展需求……

  一项项改革,因地制宜;一次次创新,成果喜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受到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建设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建强队伍,锻造铸魂育人关键力量

  5年来,习近平总书记相继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多次就加强思政工作队伍建设作出重要指示。

  “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关键在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要建设好辅导员队伍,保证这支队伍高质量、高水准,保证这支队伍后继有人、源源不断。”

  对全国高校思政工作队伍建设而言,这既是号角,又是加速器。

  曾经,师资短缺是思政课教师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中的短板。“思政课=数百人公共课”“辅导员两眼一睁,忙到熄灯”等现象,折射师资队伍力量不足的现象,直接影响教学效果和育人质量。

  教育部出台《新时代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定》《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等文件,明确提出“严格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比例核定专职思政课教师岗位”“按照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公办高校要在编制内配足,且不得挪作他用”。

  2017年,杨哲入职北京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时,需要和20多名专职教师一起承担全校近2万名学生的思政课教学任务。3年过后,北林专职思政课教师增加32名,提前两年完成师生比不低于1∶350的目标。

  杨哲不再“疲于奔命”,她终于有精力可以细致磨课。在北京高校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上,杨哲夺得一等奖,包揽最佳教案、最受学生欢迎、最佳现场展示、最佳教学4个单项奖。

  组织开展“面对面集体大备课”、启动首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活动、加强“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网络集体备课平台”建设、明确将教学效果作为思政课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的根本标准……教育部接连出台政策、组建平台,夯实新时代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之路。

  各校纷纷采取行动,加大对思政课教师的培养、激励,增强他们的职业认同感、荣誉感、责任感。

  重庆文理学院抓住当代大学生“网络原住民”的特点,一边促进思政教师队伍年轻化、专业化,一边鼓励教师以互联网思维带动教学能力的提升,思政课堂气氛活跃,发言讨论热火朝天。

  中国传媒大学制定《课程思政实施方案》,在课时认定、教改项目认定等方面提供保障,为教师们全身心投入教学改革解决后顾之忧。

  构建跨学科、跨领域、高素质的教学团队,坚持对思政课专职教师开展分层培养培训,正在成为各地构建思政课教师队伍的新常态。河南、天津、陕西等地以赛促教、以赛促改、以赛促建,一大批中青年教师的政治素质、业务能力、育人水平得以提升。

  乘风远航,高唱昂扬向上的青春之歌

  潮平岸阔催人进,风起扬帆正当时。

  5年来,年轻一代的成长有目共睹,令人振奋。

  他们的身影,奔波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前沿。

  2020年初,武汉最艰难的那段日子里,武汉理工大学学生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的身影在志愿服务队、医院、机构间来回穿梭,运送物资。得知重组新冠疫苗(腺病毒载体)Ⅱ期试验阶段需要接种志愿者,面对不确定因素,他又毅然报名,挽起袖子,伸出右臂。

  “有些事情总得有人去做。比如说做个快乐的‘疫苗勇士’。”麦麦提艾力江·阿卜杜艾尼朋友圈里的云淡风轻,彰显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担当。

  他们的汗水,挥洒在勇攀高峰的拼搏一线。

  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北京理工大学学生宋哲主持研制的多台卫星通信测量装置服务于北斗、天通等多个国家重大航天设备;响应祖国召唤参军入伍,西南石油大学学生刘宸在“国际军事比赛”中获得3枚金牌,把爱国情化为报国行;秉承“止于至善”的匠心,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梁荣浩在珠宝加工技能赛场上展现青春风采。

  他们的青春,闪耀在伟大复兴的时代舞台。

  建党百年庆祝大会上向党致以青春礼赞的中国传媒大学学生冯琳,立下“以青春之我,书写青春之中国”的誓言;亲身感受到教育带给自己命运的改变,清华大学学生姜晓雪毕业后奔赴云南省大理州南涧一中担任教师,将希望代代相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累计吸引300余万名大学生参与活动,广大青年学生走进革命老区、贫困地区和城乡社区,接受思想洗礼、加强实践锻炼。

  一个国家的明天,取决于青年。

  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后辈。

  “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字字千钧。

  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一批批年轻人正逐步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本报记者 高毅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