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图书:
《我成长的音乐时代》 大友良英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205

【内容简介】
大友良英,享誉国际的日本音乐家。他是日本新即兴音乐和地下音乐的代表人物,也是与中国渊源颇深的电影配乐家。他曾为许鞍华的《女人,四十》《阿金》、严浩的《天国逆子》《太阳有耳》、何建军的《邮差》等诸多经典作品创作配乐。而近年来,他为《海女》《花束般的恋爱》等高人气影视剧创作的配乐,也使得他的名字在新一代的观众和乐迷中更加广为人知。
本书是大友良英的自传性音乐随笔集,介绍了伴随他成长的诸多有趣音乐。曾是音痴又不会乐器的少年,却被牵引着闯入了音乐的世界,从歌谣曲、流行乐、摇滚乐、自由爵士到噪音音乐……一首首经典名曲,交织着诙谐逗趣的成长故事,让人忍俊不禁。这些音乐,改变了他的人生;而记录它们的文字,则汇聚成了这部有笑有泪的二十世纪音乐史。
坂本九、奥特Q、披头士、007、卡朋特、吉米·亨德里克斯、平克·弗洛伊德……悉数登场!每一篇宛如电影般精彩的故事后,还附有原书编辑撰写的音乐专栏,对文中提到的歌曲及当时重大事件做出的扩展性简介,资料丰富,值得收藏,乐迷必入!
【原文摘录】
○回到《肥皂泡假日》的话题吧。每次“用胳膊肘顶一下”的戏码过后,都是由花生姐妹花像无事发生一般、完美地唱完《星尘》收尾,最后小号演奏片尾曲结束。这对我来说又是令人恍惚的、难以形容的、最棒的成人世界的结束方式。但是,问题出现在这之后,在最后一幕要完没完的绝妙时机,每个周末就像约好了似的,必定会从隔壁传来这样的喊声: “小实-裕子-吃晚饭啦!不要就知道看电视,快点回来!” 如此,我最爱的、属于成人世界的爵士乐经典曲《星尘》的结尾,就是隔壁妈妈的召唤声。若不听到这声喊,总有种无法结束的感觉。直到现在,即便我已经在属于大人的时髦世界中努力前行,也仿佛总会在收尾时听到那声召唤。
○在我转到福岛学校半年后的小学四年级初夏,吉田同学就转学去了别的学校。所以毕业纪念相册中没有她的照片。她转学那天,吉田同学一家来我家告别。因为我们双方父母关系很好,她弟弟和我的两个弟弟又是同级同学,我们两家常有来往。但是那天只有我没去打招呼。我很害羞,既害羞又有些别扭,一直待在二楼的房间里不肯出来。吉田同学离开时,我偷偷地在窗边目送她离去的身影,想着可能再也见不到了吧。 多希望这就是初恋故事的美丽结尾。可惜这个故事并没有就那么美地结束。我那时候的样子,全被住在附近的同年级的捣蛋鬼和也君看见了。在吉田同学从我视线中消失的瞬间,和也君突然冲进我的房间,大声唱起都春美的歌:“再见了,再见了,我喜欢的人······锵锵锵,锵锵锵。”他不断重复这几句。 “烦死了,我讨厌都春美,讨厌演歌,也讨厌和也君,讨厌吉田同学,讨厌你们。
○在新宿有了folk guerrilla',还有了被称作“地下”的世界,在小小的房子里、地下室一般的地方,着装怪异的人们,做着形式怪异的活动。社会上的年轻人似乎都在愤怒。他们游行,和机动队发生冲突,遭受催泪弹袭击,新宿、御茶之水等地被学生们占领。姓三岛的小说家冲入自卫队切腹,日本军的部队被发现潜伏在南方小岛上几十年之久······对小学生来说,尽是些不能理解的事,而民谣、摇滚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之下,掺杂着杂音,在广播中从彼岸向我袭来,引起新的回响。
○拿着打工赚的钱,以及滑雪集训的退费,我径直去了铃兰路上的福岛乐器店。自然是为了买电吉他。我买了一把Greco出品、售价三万日元的荧光色的芬达吉他,带它回了家。 “我回来啦。” 没去滑雪反而带着电吉他,而且不到一周就回了家。我自己也觉得情况似乎不太妙。可能也为怎么跟父母解释烦恼过。但究竟是怎么解释的,以及他们是什么反应,我已经全忘了。唯一记得的是我当时以为父母应该会很生气,但其实完全没有。从那之后我才知道,不管是我妈还是我爸,都丝毫不反对我做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