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书推荐 > 正文

新书推荐

推荐图书《电影狂想》

2025-10-27  点击:[]

推荐图书:

电影狂想 [] 昆汀·塔伦蒂诺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内容简介】

从电影启蒙到构建自己的美学世界,一部昆汀成长史!

昆汀·塔伦蒂诺是当代最著名的电影人之一,也是当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爱好者。多年来,昆汀一直在采访中称自己将创作一本关于电影的书,现在,时机已到。他将为所有电影爱好者献上让人期待已久的一切。

在他的首部非虚构作品中,昆汀从童年时代与电影结缘写起,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好莱坞电影及电影人进行了深刻而犀利的评论,同时穿插了自己与电影密不可分的成长往事。这是昆汀的私家片单,更是他的传奇人生。

 

【作者简介】

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1963327日出生于美国田纳西州诺克斯维尔,著名意大利裔美国导演、编剧、演员、制作人。他所执导的《落水狗》、《低俗小说》、《杀死比尔》、《杀死比尔2》、《被解救的姜戈》、《八恶人》、《好莱坞往事》等影片在全球都享有极高的声誉,曾屡次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等在内的重要奖项。

 

【名家推荐】

看完昆汀·塔伦蒂诺的这本半影评半传记,真想吹个口哨,骂一句他妈的,真牛逼。如果你不是影迷,你完全可以跳过大量片名去欣赏昆汀的语言和判断,他从不模棱两可从不客套挺 好挺好,不满意《迷情记》就是不满意。如果你是影迷,那值得你买两本,一本用来下酒一本用来下饭。

——毛尖,华东师范大学教授,著名影评人、作家

 

《电影狂想》是一本让人拿起来就放不下的作品;犀利尖锐的评价,偶然抛出的观点,对人物和时代的明确划分,似乎都是在抛砖引玉。凭借着丰富的剧本创作经验,塔伦蒂诺在书中创造的那些 画面、情节、场景,以及讲述的那些故事,虽然会像他的电影一样难免受到批评,但也确实引人入胜、令人着迷。但最重要的是,《电影狂想》是一位心怀好莱坞的电影人心中永不停歇的憧憬。

——理查德·布罗迪,《纽约客》

 

塔伦蒂诺的这些影评居然和他的电影一样简洁有力、构思精妙、出人意料,其实没什么好奇怪的:因为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这么多年以来,他既是在拍电影,也是在评电影……塔伦蒂诺的评论才华,既是电影的折射,也是电影的反射……对于电影的恶趣味,塔伦蒂诺不但不会难为情,还要大声地赞美。

——汤姆·肖恩,《纽约时报书评》

 

独一无二的艺术家,一流的非虚构处女作。

——柯克斯书评

 

原汁原味、未经删减的塔伦蒂诺,混合了电影史、大胆畅想和个人回忆,极具可读性。

——《泰晤士报》

 

当代传奇人物充满激情的电影评论,电影爱好者的必读之书。

——《图书馆杂志》

 

【原文摘录】

当年我还只是一个喜欢看电影、愿意花钱看任何电影的小孩子,以为他们就是些爱挖苦人的孙子。但现在长了些岁数,多了些阅历之后,我才意识到他们过得到底有多不快乐。看他们的影评,你会觉得这个人真是恨极了自己的生活,或者至少是恨极了自己的工作。

—— 引自章节:155 二线武士:感谢凯文·托马斯

 

1975年上映的《大白鲨》,可能算不上是有史以来最好的“ film”,但绝对是有史以来最好的“movie”。因为这部电影的掌舵人,有史以来第一次不是理查德·弗莱彻或杰克·斯迈特或迈克尔·安德森这类执行制片公司拍摄任务的导演,而是一位对这种电影情有独钟,并且为了能把脑海中的构想完整呈现出来而愿意倾其所有,为了电影而生的天才影人。

—— 引自章节:179 70年代的新好莱坞

 

当时的很多人一看新闻就毛骨悚然:嬉皮士和激进的黑人民权组织到处闹事,杀人邪教团体给城郊的孩子洗脑,煽动他们吸食迷幻药,造父母的反、要父母的命,一些年轻人(老兵的后代)烧掉了征兵卡或者逃去了加拿大,你的孩子骂你的警察是猪,街头暴力犯罪日益猖獗,连环杀手现象开始萌芽,毒品文化、自由性爱逐渐兴起,还有新好莱坞电影中的裸露、暴力、粗口,还有伍德斯托克音乐节,还有阿尔塔蒙特自由音乐会,还有石墙暴动,还有西耶罗路上的曼森家族。

—— 引自章节:51 《肮脏的哈里》(1971

 

要知道,德尼罗其实一开始和《出租车司机》没什么关系。哥伦比亚影业最初确定了杰夫·布里吉斯担任主演、菲利普斯夫妇和托尼·比尔担任制片人。斯科塞斯倒是想让德尼罗来演,但制片方觉得他咖位不够。但事实是,德尼罗当时已经在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的《教父2》中扮演过年轻时代的维托·柯里昂。根据施拉德的说法,所以他们决定不找杰夫·布里吉斯来了(这也意味着得和超级明星制片人托尼·比尔说再见),而是等一等《教父2》,盼着这部电影上映后,德尼罗能名声大噪。他们没白等,德尼罗凭着维托·柯里昂一角获得了1975年的奥斯卡最佳男配角奖。但紧接着,斯科塞斯又遇到了一个问题:德尼罗已经和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签约,出演意大利史诗片《一九零零》的主角之一。得,斯科塞斯只好干坐着,等待贝托鲁奇拍完他那部好像他娘的永远也拍不完的巨作。 斯科塞斯和施拉德就是认定了德尼罗是扮演特拉维斯的最佳人选。

—— 引自章节:271 电影狂想

 

那他们为什么要抢他的东西啊?我问。她说:因为这是喜剧,他们只是在取笑一些东西。就在那一刻,我理解了讽刺的概念。

—— 引自章节:1 Q看大片儿

 

后来有一天,我意识到了自己看的电影是其他父母不让自家孩子看的电影,便向我妈问起这件事。她说:昆汀,比起这些电影,我更担心你看新闻。电影可不会伤害你。说得太他娘的对了,康妮!

—— 引自章节:1 Q看大片儿

 

她说:好吧,昆汀,我是觉得这电影太暴力了。倒不是说我有什么顾虑,但你肯定是看不懂里面那些情节的。既然理解不了暴力发生的语境,那你看这部电影的时候,就等于是为了看暴力而看暴力。我不希望你这样。有关暴力的讨论此后贯穿了我的一生,但我至今都没听过比这更明晰的阐释。但话说回来,《法国贩毒网》的诡叙情节其实也让人一头雾水,反正我当时只知道警察是在追捕那个留胡子的法国人。不过,可能在我妈看来,理解到这个程度就已经够了吧。

—— 引自章节:1 Q看大片儿

 

观众明明能从银幕上看到他这些主角的性格和行为有多让人不安,但还是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进去。观众很不想为他这些主角摇旗呐喊,但最终又不得不站在他们那边。这也证明了一个我一直以来都坚信的观点:只有卓越的导演才能彻底地腐化观众。

—— 引自章节:51 《肮脏的哈里》(1971

 

1971年之后,我们已经适应了一个有连环杀手的世界。《肮脏的哈里》刚上映时,每一位走进电影院的观众都还心存天真。但没过多久,这种纯真就从我们的心底消失了。

—— 引自章节:51 《肮脏的哈里》(1971

 

这些60年代后崛起的反当权派导演刚刚打赢了一场革命。曾经那些由大制片公司制作、改编自百老汇音乐剧的大型歌舞片(《音乐之声》《窈窕淑女》《我爱红娘》)终于死翘翘了(今天的许多电影人也盼着有一天能这么评价那些超级英雄电影)。《海斯法典》已死,电影分级制度诞生了。你可以拍一部关于(几乎)任何主题的电影,而且不必就拍摄素材进行妥协。希区柯克被迫玩的那些有关性问题的躲猫猫游戏基本上已经成为过去式。你把电影拍出来之后,因为电影分级制度,发行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放映,再也不会有什么穷乡僻壤的乡巴佬警长跳出来说你违反淫秽法了。

—— 引自章节:179 70年代的新好莱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