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12日在北京谈及自己心中的生态文明。他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买不来、借不到的财富。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行,殷实小康但环境退化也不行,只有把发展建立在资源可持续、环境可承载的基础上,才能“过好今天、不忧明天,永续发展。”
中国环境与发展国际合作委员会(简称“国合会”)2012年年会开幕式当天在北京举行,身为国合会主席的李克强出席开幕式并讲话。这也是李克强自2008年担任该组织主席以来,连续第五次出席国合会年会开幕式。
成立于1992年的国合会是一个由中外环发领域高层人士与专家组成的、非营利国际性高级咨询机构,致力于交流、传播国际环发领域的成功经验,并对中国环发领域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提出政策建议。
“很高兴和你们在这里见面,有许多是老朋友了,我们对你们在中国环境和发展问题上给予关注表示赞赏。”开幕式前,李克强会见了出席国合会年会的主要外宾,代表中国政府欢迎他们。
会见时,李克强指出,“环境与发展问题是一个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他说,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在中国这样一个13亿多人口的大国要在发展中实现环境保护、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推进国际合作。”
“中国在扩大开放、加强国际合作中建设生态文明,不仅有利于造福中国人民,也有利于人类福祉和全球环境保护。”李克强表示,欢迎各国投资者到中国兴办生态产业,希望新一届国合会成员为中国的环发事业提供更多的真知灼见。
“中国把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是对全球环境与发展事业的一大贡献。”国合会执行副主席肯特对李克强说,作为外方委员,将进一步为中国转型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咨询献策。
在接下来的开幕式上,与会的委员们首先通过了第五届国合会的章程等。随后,作为外方代表的肯特就新一届国合会如何更好的为中国环发事业贡献力量做了发言。
在肯特发言过程中,坐在其身旁的李克强始终侧身认真倾听,并不时点头。不少记者也注意到,在听取肯特发言时,英文熟练的李克强并未佩戴同传机。
“我已经是多次参加中国国合会年会开幕式了,但每次来都有新鲜感。”听完肯特的发言,李克强作了讲话。他说,在这里不仅见到许多20年来一直致力于在环境领域加强与中国合作的老朋友,也有不断结识的新朋友,所以有“新鲜的感觉”。
“刚才大家一致通过有关议程和章程,表明没有不同意见”,李克强说,“但我认为就具体问题而言,一定有不同意见和不同看法。”
李克强笑着说:“但大家一致通过所传达的信息是,在中国环境保护领域和生态建设文明领域,中外加强国际合作的意愿是一致的。”
随后,李克强畅谈了自己心中的生态文明,与大家分享了几点看法。
“生态文明源于对发展的反思,也是对发展的提升。”李克强说,人类发展史是一部文明进步史,也是一部人与自然的关系史。近300年来,人类在工业化中创造巨大的物质财富,但也付出沉重的资源环境代价。20世纪下半叶后,国际社会开始思考“增长的极限”等问题,提出了循环经济、生态文明等理念。“可以说,生态文明是对农业文明、工业文明的继承和创新,符合人类文明发展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