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沪高铁能够实现时速300公里的“陆地飞行”,不光是靠平顺的轨道与先进的列车,没有高精度、高可靠的高铁牵引供电系统,列车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中铁电气化局副总经理韦国介绍,京沪高铁牵引供电系统由6.5万根各型接触网支柱、4066公里接触网和130座变配电所亭组成。并可通过自动化远程监控和调度系统(SCADA系统),对全线1318公里所有变配电所、接触网、车站的1万多个电器开关实现遥测、遥控、遥信、遥视。
牵引供电系统,就是把国家电网提供的220千伏高压电,通过牵引变电所变成27.5千伏动车组专用电源,输送到铁轨上方5.3米的接触网导线上,由动车组受电弓与导线接触获取电能,产生动力推动列车运行。
为确保接触网施工精度,中铁电气化局京沪高铁建设者强力推进工厂化、机械化、数据化、信息化施工,研制和应用接触网多功能激光检测仪、腕臂固定偏移激光检测仪等先进施工器具,使得接触网误差一下子从厘米级跨入丝米级.
按欧洲高铁标准,接触网导线每米的平直度误差不得超过1丝米(即0.1毫米)。而在京沪高铁,这个误差被控制为0.3到0.5丝米等级,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第一。
京沪高铁还建设了高精度的全方位防灾安全监控系统。该系统由风速监测子系统、雨量监测子系统、地震监控子系统和异物侵限监控子系统等构成,能在运营过程中,精确感知风力、雨情和地质变动,做到及时预警并采取相应措施。
如地震监控子系统能在发生地震时及时准确地监控地震波,并控制地震区域的列车减速或停止运行。全线共设置地震监控点31处、风速监测点167处、雨量监测点50处,32座公路跨铁路立交桥设置了异物侵限监控装置。
风、雨量监测子系统能实时将相关数据反馈到调度所,由调度所根据防灾安全监控系统报警提示,第一时间发布限速或停车命令;地震、异物侵入监测子系统,一旦监测到突发情况,可直接向列车供电系统、信号系统发布指令,在第一时间使得列车降速乃至停车,从而保证乘客的人身安全。
经检测和试运行,“牵引供电系统稳定可靠,接触网无硬点、无高差、无离线火花”。其中,枣庄至蚌埠先导段经受住双弓16列大编组动车试验世界最高运营时速486.1公里的考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