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话题 >> 正文

2012-12-03 一周看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2-12-04 浏览次数:
         

 

一周看点20121203
1.        陆克文: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改革思想和国际视野
2.        新疆罗布泊铁路建成通车  暂无开通旅游客运计划
3.        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新兴国家将继续增长
4.        日全面下调经济形势评估 称受中日关系恶化影响
5.        国防部称中缅两军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安全磋商机制
6.        专家称南海非巴勒斯坦 少数国家挑起争端需反省
7.        中国财政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
8.        北京市中小学须承诺招收残疾孩子
 
国内新闻
1.陆克文:中国新一届领导人有改革思想和国际视野
澳大利亚前总理陆克文日前在迪拜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对中共十八大的成功举行以及新产生的中共领导人表示祝贺。他说,中国新一届领导人具有经济改革思想和国际视野,相信他们能够带领中国进行经济转型,有能力处理好国内发展和外交关系中的各类问题。
陆克文说,中国正处于一个关键转折点,需要寻找面向未来的发展新模式。他说,过去30年的经济发展使几亿人摆脱了贫困,但基于政府投资、高储蓄和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经济发展方式难以长久维持。新一届领导人所面临的挑战在于寻求新的增长模式,即扩大内需、加快发展服务业、更加注重发展质量,同时推动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领域的改革,“我相信中国的转型能够成功”。
陆克文说:“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对推动全球经济增长至关重要。有利于中国经济的政策,也是有利于全球经济发展的政策。”
在谈到中国发展对亚太地区乃至全球政治经济格局的影响时,陆克文说,亚太地区的长期和平稳定,取决于地区各国尤其是中美两国能否正视并接受相互间意识形态和利益的差别,并在共同关注的领域开展战略合作,以便在出现分歧时能够加以妥善解决。
陆克文是本月中旬在参加迪拜世界经济论坛全球议程峰会期间接受记者专访的。这位汉语流利的澳大利亚前总理在论坛发言时多次谈及中国的发展。“30年来,我到过中国许多地方,对中国的认知不仅仅限于理论层面。我很欣赏中华文明,现代中国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令人赞叹,”他说,“通过亲身经历可以发现,中国是个很开放的社会,不像许多西方人认为的那样封闭保守。”
陆克文说,中国正日益强大且积极融入世界,西方社会不该因此感到恐惧或将其视为“风险”,而应学会接纳和适应中国的发展。双方应在自由贸易和亚太地区安全等问题上加强互信合作,努力实现战略“共舞”。
他说,当今世界过分强调了中国和西方国家之间的差异。其实,中西方之间存在的不同并不妨碍双方求同存异、交流融合。
他赞赏中国提出的“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理念,认为其中包含的中国传统价值观有利于促进和平和稳定国际秩序。他强调:“建设和谐世界符合所有国家的共同利益。”
为加深与中国民众的接触,陆克文开通了中文微博。这个自称“老陆”的前总理,不时与中国民众分享他的家庭故事和个人经历、向中国网民表达节日问候等。
 
2.新疆罗布泊铁路建成通车 暂无开通旅游客运计划
一列57001次货物列车29日由新疆哈密铁路南站驶向罗布泊地区。从此,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地罗布泊告别了没有铁路的历史。
这是继青藏铁路后,中国在广袤西部建成的又一条神奇天路。有“生命禁区”“死亡之海”之称的罗布泊神秘面纱将被逐渐撩开,当地及沿线丰富的钾盐、煤炭等资源将因此得以快速转化和外运,这对缓解中国钾肥资源不足、增强新疆经济实力、提升当地居民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位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侧、若羌县境内的罗布泊曾是中国第二大内陆湖。公元二三世纪以前,这里曾孕育了神秘的古楼兰文明。20世纪中后期,周围沙漠化严重,湖面开始萎缩,20世纪70年代前后罗布泊完全干涸。
罗布泊名扬天下的另外一个原因是1964年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此爆炸成功。1980年,中国著名科学家彭加木在罗布泊科考时失踪,无论官方还是民间探险队寻找了30多年一直未果。这些都为罗布泊增添了神秘色彩。
罗布泊湖水虽然干涸,但地下却埋藏着丰富的资源。地质部门勘探表明,罗布泊仅罗北区和东西台钾盐储量就达5亿吨。而中国每年需要钾肥1000多万吨,其中约70%依赖进口。
目前,国投新疆罗布泊钾盐有限责任公司已在罗布泊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硫酸钾生产项目——年产120万吨钾肥项目,另外一个170万吨的二期项目也已开工建设。预计到2015年,企业总产能将达到300万吨,并可吸纳5000人就业。
“哈罗铁路是一条揭开罗布泊神秘面纱的铁路。”在一些探险者看来,如果有一天能够乘坐火车进入罗布泊,那将是一件非常奇妙的事情。但当地文物保护部门与旅游局则介绍,目前罗布泊还不允许私自进入,铁路部门也暂无开通旅游客运列车的计划。
 
国际新闻
3.未来两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 新兴国家将继续增长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27日在巴黎总部发布最新全球经济展望报告称,在饱经五年经济危机之后,欧元区将陷入衰退,导致全球经济出现增长乏力,复苏不均衡并存在下行风险。报告说,不排除全球经济出现新一轮严重收缩的可能性,但远期展望仍可见上行走势。
报告预测,经合组织整体经济2013年的增速将与2012年持平,保持在1.4%,2014年将上升至2.3%。今明两年欧元区将陷入衰退;美国经济虽增长但低于年初预期,且目前面临“财政悬崖”的挑战;而受欧洲经济衰退溢出效应影响,新兴市场经济体增速放缓,世界贸易止步不前,全球经济面临严峻挑战。
经合组织还预计,新兴国家未来两年经济将继续增长。中国2012年经济增长预计将达到7.5%。该机构报告说,受出口市场疲软影响,中国经济2012年增长率达十年来最低值,2013年预计将攀升至8.5%,2014年升至8.9%。未来中国经济仍将面临外部不利因素,但住房市场和基础设施支出可能助推增长,内需也将重现增势。
经合组织还预计劳动力市场将继续疲软,该机构所覆盖经济体的失业总人数将达5000万。报告认为,如果不采取结构性调整措施促进短期就业增长,许多失业率高企国家的失业人口还将进一步增加。
除报告中提到的诸多问题,各国政府面临的更深层次政策挑战是如何使全球经济走上一条新的、更强大的长期发展道路。除修复金融体系,政策制定者还需要找到方法,确保环境可持续发展,解决长期失业和日益严重的不平等。他认为,在这方面,挖掘如绿色增长和创新无形资产等新的增长点,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4.日全面下调经济形势评估称受中日关系恶化影响
日本内阁28日公布了11月全国地区经济动向报告,下调了全国所有地区经济形势评估。报道指,因钓鱼岛问题导致的中日关系恶化是重要原因之一。
报告称,由于日本环保车补贴制度结束、海外经济减速,导致生产下降,国内个人消费也萎靡不振。就业形势恶化也是一大原因。这是2009年2月金融危机爆发后日本首次出现所有地区均被下调的情况。
此外,因钓鱼岛问题导致中日关系恶化,中国赴日游客数量不断减少,旅游业为主的冲绳等地区经济形势评估被大幅下调,为“回暖势头进一步放缓”。
东海地区汽车和机床生产大幅减少,报告将其经济形势评估从“回升势头暂停”下调为“逐步恶化”。北关东地区也从“反弹步伐放缓”下调为“正在走弱”。
南关东地区和九州地区双双被下调为“走势疲软”。北海道、东北、北陆、近畿、四国面临个人消费低迷等局面,报告下调至“趋于走弱”。而东北地区有效求人倍率的下降是其中一大不利因素。
至于各地的经济前景,内阁府指出,“有必要注意就业环境和全球经济的动向。”
 
军事新闻
5.国防部称中缅两军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安全磋商机制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耿雁生29日在例行发布会上表示,日前,缅甸国防军副总司令兼陆军司令梭温上将与梁光烈部长会谈,双方决定将继续深化两军务实合作,并一致同意建立战略安全磋商机制。
有记者提问,近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对缅甸进行了访问,缅国防军副总司令梭温上将此前应邀访华。有报道称,在美国再平衡战略背景下,中美都在竞相争夺缅甸。请问梭温此访是否促进了中缅两军关系,中方有没有平衡美国在缅影响力的考虑?
耿雁生回答指出,中缅两军关系是两国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长期以来,两军在高层互访、人员培训、边防交往等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务实合作,为维护两国安全产生了重要的战略影响。
我们希望有关国家同缅甸发展关系,应当有利于缅甸的稳定和发展,有利于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6.专家称南海非巴勒斯坦 少数国家挑起争端需反省
即将离任的东盟秘书长素林·比素万日前对英国《金融时报》说,如果有关国家不付出更大努力化解紧张局势,“南海可能演变成又一个巴勒斯坦”。
作为一个关注南海局势的学者,听到这个比喻还是有些吃惊。首先,这个比喻缺乏一些历史文化基础。众所周知,犹太文化和阿拉伯文化的冲突根深蒂固,而在南海不存在类似问题。中国历史上一直开发南海。郑和七下西洋,庞大的船队都从南海经过,而上世纪30年代法国殖民者把中国渔民从南沙9个小岛上赶走。中国历代政府都没有放弃过对南海相关海域的主权。因此,中国显然不是像以色列那样将国家“楔进”别人的领土,尽管犹太民族历经了漂泊的苦难。
其次,如今南海争端虽已成为焦点,但多年来这里的局势相对平静,很少出现擦枪走火的失控局面,这跟中国的克制很有关系。一些东南亚国家原本想把美国拉进来平衡中国,但对南海“巴勒斯坦化”的担忧,真实地反映了他们对战争的恐惧,以及对美国的不可把握感,这其实是对外力介入南海事务一种本能的担忧。试问,谁有可能在南海燃起战火呢?主张和平的中国一定不会。那么南海怎么至于走到“巴勒斯坦化”这一步呢?对此,煽动域外大国与中国对抗的国家要反省,插手南海事务的域外大国要反省,挑唆离间中国和东盟国家关系的国家,如日本等,也要反省。
如果把东盟绑架在南海争端上,那么东盟的分裂还是有可能的。同时,菲越等少数国家的强势要求,使得平和的东南亚各族,没办法自如地表达自己的想法。也许,这些才是东盟最值得忧虑和应该自行解决的。
 
教育新闻
7.中国财政加大投入改善农村学生营养
财政部28日透露,中央财政近期下拨93.76亿元人民币,用于农村学校改造食堂。至此,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食堂建设的专项资金达到了194.20亿元。
中国从2011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农村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这是一项针对农村义务教育学生就餐问题的健康计划。官方试图通过财政补贴让贫困地区的学生吃得更有营养些。
目前,这一计划正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的680个县市进行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名学生每天3元钱的标准提供营养膳食补贴,直接惠及2600多万名学生。
官方同时鼓励国家试点地区以外的贫困地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地开展地方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励补贴。
由于很多农村学校没有食堂,或者虽然有食堂但条件简陋,因此在大部分试点地区目前都采用了“牛奶+X(鸡蛋、面包、火腿肠等)”的加餐模式。
但并不是所有的农村孩子都吃得惯这样的营养餐。“牛奶+X”与他们的饮食习惯产生了冲突。一些学生喝完牛奶后出现了腹胀、腹泻等症状。他们希望在吃得营养的同时,还能吃得更加对胃口。
为了配合营养改善计划,从去年开始,中央财政在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设立了食堂建设专项,对中西部地区和东部困难地区学校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所需食堂建设改造资金,按照5:5的比例给予奖励支持。
专项资金主要用于食堂改造和配备必要的餐饮设施,保证学生食堂达到餐饮服务许可的标准和要求。财政部称,目前,各地正按规划加快组织实施食堂建设,力争到2015年底前基本完成中西部和东部困难省份学校食堂建设和改造工作。
 
8.北京市中小学须承诺招收残疾孩子 
12月3日是第21个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消除障碍,为所有人创造一个包容便捷的社会”。昨天,记者从北京市残联获悉,今后,全市所有的中小学须公开对全社会承诺,向包括听力、语言和视力等残疾类别的少年儿童开放,进一步强化本市以“随班就读”为主体的残疾人教育体系。
同时,市残联和市教委将联合开展全市中小学无障碍设施、师资状况调查,在此基础上编制全市融合教育推进专项规划,分步骤实施全市中小学校无障碍环境改造工程、资源教室建设工程和康复师资培养计划。
根据北京市教委的统计,全市登记在册的残疾孩子有9000余名,这些孩子绝大多数散落在北京现有的22所特殊教育学校里。市残联理事长吴文彦坦言,如何让更多的特教儿童实现残健融合教育、共同成长,还将是一个长久的工程。
 
 
 
 
本次编辑:陈          
播音员:皇甫宜硕 郑家凤
2012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