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技术的普及,网络购物因方便的购买途径和相对实惠的价格等优点,日益成为一种重要的购物形式。其中,伴随着互联网成长起来、熟悉网络生活的新生代大学生,逐渐成为网购队伍中的主力军。
在中国内地,高校门口堆积如山的网购商品与拥挤的学生人潮已司空见惯,记者7日便在西安东郊一所高校感受到了寒冬中的购物“热潮”。
午饭时分,该学校门口聚集了大批学生,校内的“学生快递提取点”熙熙攘攘,大小不一的快递包裹“琳琅满地”,前来取货的学生“艰难”地搜索各自的包裹。拎麻袋者、怀抱2、3个纸箱的不在少数。提取点附近的垃圾桶则呈“满坑满谷”。
据其中一家快递公司工作人员介绍,公司平均一天给该校学生送货300余件,11月11日网络购物节期间更达到700余件。近年来,学生网物热情不断高涨,网购商品以书、电子产品和衣服等为主,金额虽然不是很大,多在200元以内,但数量绝对可观。
“物美价廉是购物一大准则,网上购物货比三家,可以淘到便宜,而且免去逛街时间。”孙莎告诉记者网购已经超过实体店成为她购物的“第一空间”。“比如这件身上衣服,隔壁宿舍的女生在实体店购买,我在网上淘,品质一模一样,价格却便宜了三分之一。”
谈起大学生网购,孙莎坦言她与周围的朋友同学大多奉行“实用主义”,几乎都有网购经历,而且会相互推荐购物网站,网购已经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据统计,截至2012年6月底,中国网络购物用户规模达到2.10亿,使用率提升至39.0%,较2011年底用户增长8.2%。来自某购物网站数据显示,2012年,在全国116所“211”工程大学中,25万毕业生购买过毕业相关商品,共花费8.64亿元。
大学生“笨笨”晒出网购清单,表示自己经常“一边后悔,一边冲动”,“每天不逛网店便感觉生活不完整;逛商场看中商品第一反应是‘抄码’,习惯在等待快递的迫切心情度过……”
作为没有完全自主能力的特殊消费群体,除付款后收不到货、实物图片不符等网购普遍问题外,大学生网购更面临购物超支自己无偿还能力、网购时间过长影响学业等。
据了解,大学生网购资金除奖学金、打工兼职获取等外,主要源自父母给予的生活费。因此,若对自己的购买能力和财富创造能力无正确认识,易形成不良消费习惯,对毕业后的独立生活产生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