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话题 >> 正文

2012-06-18 一周看点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2-10-29 浏览次数:
         

一周看点

1.  香港回归15年普通话在港使用日趋广泛

2.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3.  昂山素季谈访欧感受 游瑞士感幸运

4.  意大利总理强调欧盟应采取措施完善自身体系

5.  戴旭:中国应当同俄罗斯伊朗结成命运共同体

6.  法外长提议在叙设“禁飞区” 叙利亚人加速逃离

7.  中国高校亟待强化创业教育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8.  山东规范义务教育择校 适龄儿童一律免试入学

 

国内新闻

1.香港回归15年普通话在港使用日趋广泛

1997年前后,香港流行一种说法:只要不过罗湖桥,就可以不用学普通话。

如今,置身于人潮涌动的铜锣湾商圈,耳边尽是普通话的声音:店铺的销售员热情地用普通话招揽生意;街头的香港市民耐心地用普通话为内地游客指路。

回归前的香港,粤语和英语是主流;15年来,随着香港与内地在政治、经贸、社会文化及教育等领域的交流越发频繁,普通话在香港使用日趋广泛。特区政府统计处今年2月发布的2011年香港人口普查报告显示,普通话的普及程度首次超越英语,成为香港的第二大语言。

著名精密仪器制造商沃特世公司日前在香港刊登广告,招聘其香港分公司人事部经理,在语言要求中特别注明应聘者须熟练使用普通话。沃特世公司人力资源分析员何先生表示,15年来,公司的内地业务攀升,已占总业务量的五成以上,而香港部门统管整个亚太区,要与内地员工沟通,就必须会讲普通话。

香港一家专业人才招聘公司华德士的人力资源经理黄婷说,他们的客户多为外资公司,在香港设有分支以照顾内地业务。她透露,约六七成的客户倾向聘用会讲普通话的员工,回归之前,会讲英语是必要条件,现在普通话也成为常见的要求”.

普通话自1998年起成为香港小学一门核心科目,在1998年及以后入学的学生,都会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学习普通话至初中三年级,接受9年的普通话教育。目前香港所有大学、大专院校及小区学院全部开设了普通话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普通话教育研究及发展中心主任林建平说,从人口普查报告上看,会讲普通话的香港市民从2001年的三成多,到2006年的四成,再到2011年的近五成,可以说是一步步在普及;而从语言教学的角度来看,普及之后应该做的是如何提高

据中大教研中心提供的数据显示,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较集中在三级甲等,即合格的普通话,日常沟通没问题;而香港人的普通话水平达标率(二级乙等”),近年来则有上升趋势。

林建平表示,在香港,广泛意义的推普似乎还要走出中国,面向世界,比如培育优秀的普通话教师,在海外地区推广普通话,弘扬中华文化。

 

2. 人民日报:摈弃“狭隘的极端主义”

生活中,围绕一个具体事件,常常会出现两种截然不同的极端化意见。不仅一方根本不理会另一方的意见,即使中允的看法,往往也会两头不讨好。这种非此即彼、非友即敌、非红即黑的思维方式,则是极端主义

 极端主义大多固守一隅而放弃全面、客观、公正的视角,习惯性地从一个角度、一个方面、一个层次看问题,又下意识地遮蔽了其他角度、方面和层次,狭隘是其主要特征。在极端主义者眼里,一说到文凭腐败,似乎所有官员的在职文凭都是以权谋私的结果;一论证某人抄袭,所有寻常的细节、片语都被牵强附会成有力论据;说点本土实情为本土利益辩护的,则被指为狭隘的民族主义;当某个具体事情被上升到爱国层面讨论时,一方往往指责对方是崇洋媚外的卖国贼,另一方则斥之为误国误民的爱国贼

在立场上,旗帜鲜明本没有错,是非分明更值得嘉许。我们反对骑墙和圆滑世故,批评在价值观上模棱两可的中庸主义,倡导坚持真理。但这并不代表一事当前,就能以自我价值判断为准,顺乎吾心便全盘肯定,不合己意便彻底否决。极端主义的危害正在于,他们常常自以为把握唯一道义标准,觉得自己的话语诉求是唯一正确的,因此无视其他见解和认识。这样的极端思维之下,不仅思想观念难以交流,基本共识难以缔结,社会和谐也无从谈起。

因为有消极腐败现象,就把国家说得一无是处;因为有为富不仁,就对所有富人怨、恨、怒;批评社会存在一些矛盾,就被斥为抹黑中国;强调一下阶段性国情,又被讥为高级五毛;看到国企亟待改进,就干脆主张全面私有化;指出国企问题不少,就是对公有制的攻击;小悦悦事件发生了,就断言世风日下已至道德末日;最美出现了,又认定道德滑坡根本不存在。这样的极端思维,在我们身边并不鲜见。不管是哪个极端,都不利于我们正确认识当今社会存在的问题,真实判断我们所处的方位,客观评价国家社会的进步,更无益于形成社会合力、促成问题解决。

我们生活在一个价值多元的世界。在这样一个时代,开放包容的观念,健康理性的思维,不仅是个体修养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程度的标杆。作为一种偏激的价值观,极端主义的判断扭曲了事物的本来面貌,有悖于行为的内在规律。作为一种片面的方法论,极端主义审视和思考问题的方法,违背了事物存在的现实逻辑。作为一种情绪化的社会心态,极端主义的言行不仅是对他人权利的漠视和侵犯,更容易激化社会矛盾,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正走向现代化的大国,十分不利。

越是改革攻坚期、矛盾凸显期,社会就越需要理性的思维、健康的讨论。每个社会成员若都能以清醒的头脑、客观的视角、辩证的思维,平和的心态,看待问题就会更加公允持正,与人相处就会更为和煦宽怀,我们的社会必会少些矛盾、多些和谐。

 

国际新闻

3. 昂山素季谈访欧感受 游瑞士感幸运

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当地时间14号到访瑞士。在国际劳工组织发表讲话后,又与瑞士联邦议会议长举行会面。昂山素季向凤凰卫视记者表达了对此行的感受。而随后的记者会就因为她身体不适而被迫中断。

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24年来的首次欧洲之旅,同时也是继泰国之旅后的第二次海外访问,以瑞士作为第一站。她在日内瓦国际劳工组织发表讲话,并在联合国旗下的国际劳工组织解除1999年以来对缅甸实行的制裁,缅甸再度成为国际劳工组织成员国。随后她又到访位于首都伯尔尼的瑞士联邦议会。会谈后她向凤凰卫视记者表达了对此行的感受。

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这是一次非常好的旅行。

记者会上她对于时隔20多年后再访欧洲表达了感慨。

缅甸反对党领袖昂山素季:我想感谢瑞士当局给予我的热情接待。能够在24年后将瑞士作为我重访欧洲的首个国家,我感到幸运。我已经完全不适应不同的时区,因为我曾经在一个地方(缅甸)待了太久。

瑞士联邦议会议员表示,有望在今年11月恢复与缅甸的外交关系并进一步加深合作。因为长途旅行,现年66岁的昂山素季一度身体不适,记者会被迫中断。

 

4. 意大利总理强调欧盟应采取措施完善自身体系

意大利总理蒙蒂14日说,尽管欧盟已付出很多努力,但欧盟仍应采取措施完善自身体系,同时在政策中注重经济增长。

蒙蒂当天与到访的法国总统奥朗德举行了会谈。蒙蒂在会谈后举行的联合新闻发布会上说,双方在会谈中探讨了欧债危机现状以及恢复市场信心的方法,双方就发售共同债券等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在涉及欧洲的所有重大问题上拥有高度一致的看法,双方认为欧洲政策中应更加关注经济增长。

蒙蒂说,双方积极评价欧盟机构为应对危机所做的努力,其中包括为西班牙银行系统提供的援助。然而,尽管欧盟在稳定欧元区局势等方面取得了许多进展,但并不足以保证欧元可以免受市场动荡的影响,欧盟应在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方面继续采取措施,弥补自身系统中存在的缺陷。

蒙蒂说,现在欧盟和全世界都处于一个非常关键的时刻。他重申希望希腊留在欧元区的意愿,并表示意法两国将竭尽所能为欧洲的稳定发展作出贡献。

奥朗德说,为了应对债务危机希腊作出了非常重要的努力,为此他赞同蒙蒂的观点希腊应得到信任,但我们对希腊抱有信心,而希腊人民也应当遵守他们的承诺,给予我们同样的信心

奥朗德说,实现经济增长是法国的目标,他不希望外界将欧洲视作病人。欧盟具有可观的经济实力,有能力走向蓬勃兴旺的未来。与此同时,奥朗德表示支持采取必要的紧缩措施。

奥朗德说,目前欧洲的银行系统面临投机行为的挑战,不过只要欧盟成员国更加团结一致,就能够战胜投机行为的威胁。在本月底召开的欧盟峰会上,他将呼吁欧盟出台稳定、持久、有效并拥有足够资源的机制,保护欧元免受投机行为的影响。

 

军事新闻

5. 戴旭:中国应当同俄罗斯伊朗结成命运共同体

香格里拉对话结束后,美国防长帕内塔巡视了南海战略要地金兰湾。这是美越历经数年眉来眼去之后的第一次战略拥抱,是亚太地区政治格局重要的质变标志。但美国没有想到,俄罗斯抓住美国战略东移的时机,也摆出战略东移的架势。表面看起来是战略上驰援中国,实际上是俄罗斯的一次全球性的主动战略出击,以彻底改变近20年来俄罗斯被排除在重大国际事务之外的局面。两个曾经在世界上分庭抗礼的国家,在新的时间、新的地点,以新的形式重新站上了擂台。

由于美俄各自国家战略不同,利益重心不同,所以虽然看上去双方似乎都围着中国转,但真实意图是完全不同的。美国是全球一盘棋,为将来击破中俄提前布局,而俄罗斯的战略东移,实际上也是声东击西。已经无力与美国全球争衡的俄罗斯,利益重心在原苏联、今独联体地区,太平洋只是俄罗斯的一块战略鸡肋,属于边缘利益。俄罗斯希望以中国为支点,借助并辅助中国的力量,在这里对美国进行战略阻滞,这样,俄罗斯就可以集中力量,在中亚方向对美国北约东扩、欧盟东进、欧洲部署反导系统等,进行战略推挤。

战略的实质永远是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但战略思维的特点是依据现实顺势而为,战略路径的选择是趋利避害。当前世界形势与中国改革开放之初比已有天翻地覆的变化,美国对中国的定位及中国海域的安全形势都完全不同于以往,而中亚地区对中国的意义也具有新的内涵。笔者据此认为,中国未来国家发展的战略重心,应该从遥远的海外,逐步调整到陆地相连的门外,改革开放国策不变,但策略适度修正,将主要面向欧美经济出口转向区域合作全面发展。这是由以下两大国际战略现实决定的:一是从日本列岛到印度洋,是美国多年经营的政治、外交、经济和军事盟友群。在这个方向,中国朋友甚少,且实力较弱。中国需要强有力的朋友。二是美国对俄罗斯的欧亚联盟设想表现出强烈的戒备之心。可以预计,未来两国的战略博弈将会日趋激烈。这种博弈,使俄罗斯急于获得战略伙伴,以获得支撑力量。

作为眼下的当务之急,中俄和上合组织成员国,要坚定地反对美国对叙利亚和伊朗动武,不仅在语言、道义及安理会上表示反对,还应该完全不理睬欧美的叫嚣,对叙、伊予以实际支持。

 

6. 法外长提议在叙设“禁飞区” 叙利亚人加速逃离

14日,在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爆炸留下一个大坑。当天,大马士革郊区一处停车场遭到汽车炸弹袭击,造成至少14人受伤。

法比尤斯13日就叙利亚危机发表看法,说叙利亚局势愈发严峻,法方决定继续向巴沙尔·阿萨德政府施压。

法比尤斯认为,安理会应该把六点建议与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联系起来,以强制落实安南方案。联合国宪章第七章规定,对于威胁国际和平的行为、破坏和平的行为和侵略行为,安理会可采取包括动用武力在内的各项措施。

按法比尤斯的说法,安理会可以考虑的一个选项是在叙利亚设立禁飞区

叙利亚冲突正迫使越来越多叙利亚人逃离家园。土耳其外交部13日说,最近48小时内,大约2000名叙利亚难民越过土耳其与叙利亚边界,进入土耳其。

土耳其外交部发言人塞尔丘克·于纳尔说,算上这批新涌入的难民,土耳其接纳的叙利亚难民人数增至2.95万人,为叙利亚局势动荡15个月来的最高值。

 

教育新闻

7. 中国高校亟待强化创业教育 真正实现因材施教

2012年高考落下帷幕。

鏖战多时的高考考生终于也可长出一口气,将紧绷已久的心放下。然而,身为高考考生家长,却不敢有丝毫的释怀。面对国内大学生就业愈来愈严峻的情形,四年后能否顺利毕业分配成为了高考后的最大一块心病。

作为中国民办高等教育开拓者、全国人大代表黄藤指出,扩招后出现的大学生就业难,是一个涉及多层面、多领域的综合性问题,脱离市场需要进行教学,导致人才培养的效果与社会需求的巨差,更是主要症结所在。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进步,以流水线的方式为社会和经济发展输送人才。然而,中国教育问题也是因为这条流水线,大学出品的人才基本都是一个模子。

20年前,黄藤在中国的西部创建了西安外事学院,以多元集纳、自强创新为理念,以面向行业、面向企业为导向,探索出一条中国大学教育的改革之路,先后培育出15万名契合市场最大需要的应用之才。

长期以来,中国高等教育基本上延续着应试教育的路径:一方面,在流水线上被锻造出的多数学生,不属于应用型人才;另一方面,专业学习与学生自身潜能相悖,导致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被忽视,甚至缺失。

黄藤强调,必须尊重每个学生的特质,应该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按照现代西方科学的研究,大脑布线的不同,确定了每一个人的优势不同。无论在学习阶段,还是在工作阶段,都不让猪去唱歌、兔子学游泳

事实上,注重因材施教,在国外,尤其是美国的私立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最有代表性、普试性之举,就是在本科的前两年,不让学生进行专业选择,让学生不断发现最感兴趣或最令自己兴奋的学科。

据了解,在开建创业学院一开始,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便被作为办学方针,纳入日常教育的管理中,改变单一的分数测评,实施综合的能力评价,让喜欢创业且具备创业素质的学生,不断脱颖而出。

 

8. 山东规范义务教育择校 适龄儿童一律免试入学

日前,山东提出贯彻实施治理义务教育阶段择校乱收费八条措施,包括合理确定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规范跨区域招生的办法等。

按照山东省规定要求,各地要按照辖区内适龄儿童少年的数量、人口流动情况、学校分布情况,以及外来务工人员适龄随迁子女情况,合理划定每所公办学校的招生服务范围,并根据学校招生规模、生源数量等变化情况,对招生服务范围作及时调整。学校招生服务范围和调整情况要定期通过适当方式向社会公开。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少年一律实行免试入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不得通过任何方式擅自附加招生条件。

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和规范学校招收服务区域以外学生的办法,严格招生程序,向社会公布具有空余学位学校的名单和空余学位的数量,接受有择校需求的学生报名。报名人数多于空余学位时,要在公证机关的公证下通过随机的方式确定择校学生。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采用电脑摇号等方式招收择校学生。

与此同时,坚决禁止与入学挂钩的违规收费行为。要认真清理和规范改制学校,严禁公办学校以与民办学校联合办学、举办民办校中校或假借学校改制等方式实行违规招生和收费。任何地方和学校不得收取与入学挂钩的各种名目的择校费、捐资助学款。学校经批准举办的实验班、特长班禁止收取任何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