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青年话题 >> 正文

追忆逝者,思考活着的意义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11-04-07 浏览次数:
         

刚刚过去的清明节,又是一个举国祭奠的日子。在一个个墓园里,在一座座墓碑前,甚至在互联网上,鲜花、香烛漫漫,表达着对逝者的思念。

对死者的追忆是中国的传统,在这个重要的节日,被纪念的有我们的亲人,有我们的故友,还有那些我们从未谋过面的人——他们的名字叫“先烈”。

今天,我们为什么要祭奠?是为了抒发亲情友情的珍贵难舍;也是为了表明,逝者留下的美德和精神将被我们传承。而后者,更是我们缅怀和纪念逝者的理由。

我们这个时代需要记住的东西很多,先辈们的过去是我们的历史,最不该被忘记。自1840年以来的百多年,中华民族历经磨难,每到危难关头,总有敢为天下先、宁为大众死的仁人志士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救民族于危亡。这些先烈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换来了国家的尊严,人民的安康,他们是今日繁荣中国的奠基人。就像我们今天过着好日子就不能忘记曾艰辛付出的先人们一样,我们这个时代和这个时代的每一个人,都该永远记住那些无畏无私的先烈。

今年清明,有更多的人们通过各种形式祭奠先烈。一位安徽网友在纪念牺牲时年仅22岁的芜湖特警范鑫烈士时这样留言:“8个月后,你的名字化作石碑上的惊鸿一瞥,当初你在这里宣誓入警,而今竟是后人对着你举起右拳!你想不想家?”这段感彻肺腑的简短留言,让我们读出了生者对死者的记忆和传承。

但还是有那么一些人,他们面对历史时选择了遗忘。在他们眼里,自己的喜好、自己的利益、自己的追求是生命的全部意义。在他们心里,即使是活着的人也没有多少位置,更少给先烈们容身之地。更有甚者,所谓董存瑞炸碉堡是被骗的、邱少云烈火焚身不符合常识、黄继光堵枪眼是杜撰的……,妖魔化的诽谤和娱乐化的挖苦,让生者感到冷漠,逝者九泉下感到寒心。

为自己活没错,可若只为自己活就是病态。这样的人多了,社会就会生病。三聚氰胺、瘦肉精、贪污腐败……,近年来出现的种种怪象,哪一桩、哪一件都与只为自己、不管别人的生活态度有关。膨胀的个人主义必然带来冷漠,包括对现实的冷漠,对历史的冷漠,对先烈的冷漠。这是一种病,得治。

祭奠先烈是一场生者与逝者的对话,也是一场逝者对生者的精神治疗。在南京雨花台、在重庆渣滓洞、在黄花岗72烈士纪念碑和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前……仰望英魂,让一个个视死如归的先烈形象印入脑海,在历史与现实的穿越、崇高与渺小的对比中,涤荡个人的物欲和私念,今天需要,明天也需要。

清明,我们追思和缅怀故人,也要思考活着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