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更希望,“学生提案”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只是“两会”的一个花絮,更可扩展至学校管理、课堂教育等方方面面,甚至学校可以同社会联手,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之树立自由之精神和独立之人格,深刻认知各种普世价值,长大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公民,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翁。
《关于增强深圳市民幸福感的建议》、《关于深圳代课教师及教师入编问题的建议》、《关于学生学习兴趣与改进中国现有教育制度的提案》……“两会”期间,深圳一些中学生们也“客串”了一把政协委员,拿出了“学生提案”。昨天,21位教育界的政协委员来到深圳市第二高级中学,进行了专题调研。“学生提案”的高水准,受到委员们的高度评价。
从今年3月开始,市第二高级中学政治学科组在学生中开展了“我为深圳‘两会’征提案社会实践活动”。1200多名学生自发开展调研,他们以个人或小组形式交回提案570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公共服务等各个方面,其中49份优秀民间提案被结集成册,交到了市政协委员手中。尽管这些提案属于“非正式”,但学子们积极参与公共事务,却值得肯定和鼓励。某种意义上说,公民意识的培育正需要从娃娃抓起,而撰写民间提案亦是锻炼学生参政议政能力,从而推进公民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
公民教育在不同时代和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内涵。最早提出实施的是古代希腊,斯巴达要求将奴隶主子弟培养成体格健壮、忠于邦国的勇敢武士;雅典除培养人的忠诚、勇敢品德外,更注意发展其智慧和审美力,以便公民参加雅典式的奴隶主民主社会生活。美国的公民教育强调培养积极参与的、有影响力的公民,而亚洲国家由于受儒家文化影响,公民教育多以道德教育为中心,强调道德对个人、家庭、社会、国家记忆民族兴亡的重要性。中国于“五四运动”前后兴起公民教育,但时至今日,这一重要的教育内容却往往被“更为实际”的应试科目所挤压。在一些学校,公民教育更是被简单等同于“政治思想教育”,直接导致一些人公民意识严重匮乏,
这也是为什当韩寒在盛誉之下说出“我只是公民韩寒”时,引发众人热议的原因之一。
现代公民意识是在法治环境下形成的民众意识,它表现为人们对“公民”作为国家政治、经济、法律等活动主体的一种心理认同与理性自觉。作为现代社会公民,理应有维护、争取自身的自由和权利的强烈意识;有强烈社会责任感和对社会公共责任的主动担当;有正视历史、关注未来、理性怀疑和批判精神……而今,中国在经济建设方面的成就有目共睹,但公民社会的建设却相对滞后。在面对诸多社会问题时,一些人以是否有利可图作为行事准则,一些人奉行犬儒主义,还有一些人则根本看不清问题、找不到方向……没有具备公民意识和公民素质的人参与到社会公共事务中来,经济社会发展将极易偏离科学的航向。
“两会”是公民政治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期间开展“学生提案”这样的活动,是提升公民意识的有益举措。而我们更希望,这样的活动不仅仅只是“两会”的一个花絮,更可扩展至学校管理、课堂教育等方方面面,甚至学校可以同社会联手,给学生们提供更多接触社会、认识社会的机会,并借此培养学生的公民意识,使之树立自由之精神和独立之人格,深刻认知各种普世价值,长大后成为名副其实的公民,成为社会真正的主人翁
|